![](/static/img/dadianjing_logo.png)
赛事体制遭吐槽解说无进步
2014.12.1811:17 作者:U9 来源:网络
![](http://img.dadianjing.cn/o/magazine_old/image/20141217/20141217034043_93944.jpg)
昔时昔日,我在starladder对阵NaVi的小组赛每杀一个人都会激动不已,他们敲出GG后我和队友疯狂呐喊来庆祝。我记不起赛前花了多少时间看录像。因为我深知,准备越充分,信心便越足。比赛开始之前,我和S4进行了几个小时的交流。而这些,为的只是赢一场小组赛。
今时今日,同样的比赛我可能只会在赛前5-15分钟草草过目一下对手的BP习惯。看录像?似乎我已很久没做过这件事了,队友也未曾让我感受到过动力。赢了固然可喜,即便是失利,“无所谓啦”。反正马上就要在别的比赛里再碰头。
有时我回首前路,总是对自己深感失望。诸君请勿误会,我必须承认,如今的处境远比以前优越。但一路走来,有些东西确实是失去了。哈,我过去的模样就是个招人嫌,活在自己世界的白痴。可是呢,彼时的我尚有一颗澎湃的心,心中激荡着逐梦之火,我的字典还没收录“满足”这个词。“赢”,不够,我要的是“一直赢”;“输”,最操蛋的事没有之一,我恨不得马上把场子找回来,但是我明白下一次遇见需要等待。败北的苦涩让我铭心刻骨,它同样是我复仇的动力。
有这种想法的决非我一人。通过和其他选手,观众的聊天,我发现此事已属常态。症结所在?大家的共识是DotA2比赛过多。
你说得对,Arteezy,我变了。
免责声明
和我之前的博客一样,这会是篇很长很长的文章,恰好我又不擅长讲故事><。大家这篇文章当成咆哮体就行了,不过我的初衷并非是针对个人或某个比赛,我能理解眼下的DotA环境出现这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事。我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我们先来溯本求源。
兴趣何来
首先,比赛太多了,真的太多了,大家根本不把比赛当回事,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实话实说,选手自己都不把比赛当回事,何德何能来要求观众?记得前段时间coL赢过EG吗?那天,我和RTZ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EternaLEnVy: 怎么会输给complexity?
Arteezy: 笑死我了,谁管呢,哈哈Xd
我得说,这不是什么好现象。BO3的比赛,直落两局拿下世界级强队应该是件意义深远的事。coL应当是一只未来大有可为的队伍,观众应该为见证了这么一只冉冉升起的新贵而感到激动,队员们也应该为自己取得如此长足的进步而自豪。事实呢?如果你问我这场2比0有什么意义,我想我也会无言以对。
这个锅,我们(职业选手)没得躲。但如果往深了追究,两周内花50多个小时坐飞机赶火车,刚着地就要马不停蹄地打个BO5,试问我们怎么才能做到精神饱满(在基辅打完SL9,披星戴月跑去布加勒斯特参加DreamHack,然后是ESL ONE法兰克福和Fnatic打BO5)?
打比赛就像考试。如果这是例行公事,而且要去不同的地方赶考,保持百分百状态真的很难。
结果就是,只能以嘻嘻哈哈的态度应付,心含悔意却又无能为力。
比赛主办方,接受我的咆哮吧~!
为什么会这样子?到底是谁的锅?我说不上来,可能大家都有错。DotA风靡全世界,我们本应高兴才对。但正因为DotA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太多丧失理智的人迫不及待地赶来,企图 从这个大蛋糕里分掉一块。
身为选手,我们经常会冒出一些新奇的想法,但过于草率的尝试往往落不到什么好结果。比如我的斯拉达,简直就是耻辱。
现在很多办比赛的人也会让我产生类似的感觉,他们只是为了早点进场。所以,拿出来的东西总是缺乏诚意,显得混乱无比。看看ESL ONE纽约站,比赛迫在眉睫就要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一副手脚匆忙的样子,所有玩家都被他们搞糊涂了。然后,他们又在最后时刻推翻了预定的日程安排,于是参赛队在到达之后连个联系人都找不到,更不用说出席活动。最后,很多人在事先没被通知的情况下被临时要求赶到比赛场地拍照。
说良心话,我觉得在部分主办方身上感受不到尊重。看看我,看看Bone7,真的是。可能我们这些选手真的很贱吧。Secret没能参加WEC,官方说法是“签证问题”,我这么说,他们完全是在说鬼话。Secret是自己决定不参加WEC的,因为主办方给他们每个人订的机票都是带中途停靠,而且时间最少是12小时。为什么会有人以为这事很好接受?大部分情况下,主办方给选手订的都不是直飞票。有时候他们不给选手订票,而是发旅行补助,对的,补助标准就是按照转乘航班制定。
参加DH时,我们被ddos攻击了(这个锅是我的,我不该用skype),主办方没暂停比赛,没换IP,没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简单粗暴地说继!续!打!现实很无情,我们又被ddos干了一次,这下他们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所幸那场比赛我们已经胜券在握,要是换成一场焦灼的比赛,很难想象我不会发脾气。主办方完全把我们这些选手当成不明真相的小孩子来对待,以为他们不说,我们就不知道ddos的存在。
总的来说,DH是一团糟,临比赛开始前才给参赛队解决好住宿问题,而且是让我们3-4个人挤一间房,真是呵呵。
至于WEC和WCA,这两个比赛出现了很多次天辉/夜魇分错边,最后只能重开的情况。游戏房间只有选手和解说,什么事都得我们自己协调,每次我去找主办方的裁判,他们要么是在上网,要么是在做别的事。最搞笑的是,我和他们说完问题后,同样的毛病还会发生。
在中国打比赛,哪怕是小问题都得花上很大的精力才能解决。一是工作人员真的不懂,二是语言问题。以我的经验,起码有一半的所谓“工作人员”根本就不玩DotA,我们自然是沟通无能。WCA更过分,他们连像样的翻译都不找,直接从当地大学挑了几个志愿者。
这些志愿者基本上没怎么说过英语,而且也不打DotA,再一次,沟通无能。但是,我得说,主办方给这些大学生的待遇也不是人干事,而且虽然他们英语不给力,起码我能感受得到他们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可越是这样我越觉得悲哀,PieLieDie当场发火了xD。
通常情况,中国的线下赛会邀请3只外国队,称职的翻译却只有Xiituzi。所以她只能八方有难一人支援,而且她还是义务劳动。WEC/WCA的比赛,3只外国队经常同时有比赛。特别是WCA,有一个比赛日整整打了14个小时,因为NaVi和LGD的比赛出了问题。不过好在WCA有Alliance,Kelly也会说中文,多少能帮点忙。I联赛也不配翻译,所以只能自己带,我们正在请Xiituzi出山,陪我们走一趟。在中国你要是不会说中文,这酸爽...
作为带队参加过10次线下赛的队长,我对赛事主办方的不信任日渐高涨。TS2,每个BO5我们都得掷两次硬币。我赢了第一次就会问Andrey(裁判)是不是还要给第5局单独掷一次,得到确定的答复后我还要再和他确认一次。因为我总是担心裁判记不住规则。不过Andrey算是一个相当负责人的裁判,我得为我的杞人忧天给他道个歉!
除了我们自己的表现和成绩,我对TS2比赛本身没有任何坏话。但是回头来看,这个比赛堪称灾难。据我所知,EG的人都气炸了,比赛用的电脑都是垃圾货,虽然他们把电脑换过一次后解决了掉线问题,但显卡配置太低却是硬伤。他们的房里一共准备了17台电脑,10台是比赛用机,剩下7台电脑交给4支队伍20个选手来练习。EG的聊天声音被泄露了两次,这种事情真的很容易让选手有压力。
大体上说,主办方在制定赛程表时总是考虑地不够周到,并且不会抛一些时间以供缓冲。以TS2为例,VG要打第一天的最后一场和第二天的第一场,但由于第一天之前的比赛过于拖拉,VG第一天比赛的开始时间比计划晚了4-5小时。同样的,EG在打完2V2比赛后,只能休息9个小时就要起来打第二天的比赛,当时他们甚至还没从长途飞行的时差里恢复过来,所以他们对这个赛程很不爽。
说到这个,我又想起ESL法兰克福站。我记得我连去西坚守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原因就是主办方把赛程排的太密集,选手在一个系列赛里只能去一次洗手间。
为什么我和主办方说需要一台电脑来练习他们会觉得很莫名其妙?这要求很过分吗?
为什么当一只队伍被淘汰后伤心得要哭了,解说还能不为所动地用别人的苦做自己的乐?
为什么其实一无所知的他们还能以居高临下的傲慢嘴脸来教育选手?
DSIFHSDFSKDFfjsdAFHJADEGSDOJIKGaskldasfgnjkafFds(此处证明EE已疯)
行吧,让我缓一缓,但这些事真的很荒谬不是吗?
我们压力很大,我们身体不好,我们被时差弄得要死要活,我们只想打DotA,我们只想看看自己尽力之后会是什么结果。
门票系统
现行制度和追求高水平比赛是相悖的。比赛数量太多,选手真的做不到每个赛事都全情投入;比赛数量太多,解说自然不会再求上进。所以,与其说观众们花钱是为了看到高水平的较量,不如说他们其实只是想要门票附赠的饰品。
选手协会的确在努力解决一些问题,可是鉴于目前局面之混乱,我对未来还是忧心忡忡,而且我真的看不出有什么解决办法。我说说我的感觉吧,或许咱们集思广益还能想出有用的点子><。
一个事实,现在客户端比赛观战人数越来越多了,但大家对比赛的关注度反而有减无增。去年,我的twitter粉丝数还不到现在的一半,可是赛后的留言比现在要多得多。我直播的观众人数同样只有现在的一半左右,弹幕也比现在更为活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比赛呢?
主要原因在于DotA2的门票系统,更确切地说,是收入分配制度。花钱买票的观众老爷肯定希望物有所值,主办方自然会投其所好,在门票中附带尽可能多的东西,比如饰品、观战指南、战斗点数加成、还有其它奇奇怪怪的吊东西,以及额外的比赛场次。
简而言之,一个比赛的场次越多,门票价值就越高。于是,“聪明”的主办方纷纷采用超长的小组赛以满足观众胃口。甚至连DH/MLG这种过去都是直接邀请队伍参赛的比赛现在也有了预选赛。
主办方此举也是冒险行为,不过他们把赌注下在了“强队都能出线”的那边。虽然他们真的很想要,但他们还是故作矜持,“我们这种有B格的比赛,没有预选赛多不好意思”。据说,直接邀请EG的提议曾被讨论过,可最终还是作罢。虽然我觉得Starladder应该直接邀请EG,毕竟这意味着会有更多人看直播。可能他们舍不得那些“EG比赛这么少我就不买门票了”的人吧。
其实呢,我并不觉得EG不打预选赛会对门票收入造成很大的冲击。真正在乎这个的人没有几个,大家只想知道买门票会送什么饰品而已。
DH之前,我在和Lumi聊天时提起过这个话题。他说只要比赛本身的价值能够保持,而且主办方不乱来,观众就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我觉得这话完全不对。首先,比赛的价值和DotA没关系,它只会通过直播间的观看人数体现,所以说,“比赛价值”的变化,只是决定了你直播间的带宽而已。何况这还是历史悠久的DreamHack,除Secret外的所有西方强队悉数到场,直播间人数也就15000。而且是DH比较良心,自己的门票收入全丢进奖金池,所以最后大家的奖金都翻倍了。
另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i联赛和SL11,由于前一季在出售门票时承诺的饰品迟迟不到位,后来的门票出售情况明显要比先前惨淡。
过去的D2CL和MLG算是真正靠群众基础办起来的比赛,因为这两个比赛的参赛队伍名单星光熠熠,涵盖了所有西方豪强,MLG甚至还邀请了中国当时的最强战队。当时的玩家完全是出于支持参赛队和支持比赛的想法在花钱,现在想想,真是不可思议。
现在,类似的比赛已经吊不起玩家们的胃口了。D2L/SL10/DH/TS2/i联赛,短短1个半个月内居然有5个全球性比赛扎堆。比赛内容也是如出一辙,每个赛区打预选赛,最强的来线下。
可能有人要问了,诶,那你们有选择地参加比赛不就行了吗?答案是可以的,不过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首要问题是,现在已经没有不打预选赛的比赛了。而且预选赛真不是说说话就能打赢的。所以每个预选赛我们都会尽量争取,因为预选赛意味着机会。参加不一定能去线下,但是不参加肯定去不了。唯一不用担心的是Team Secret,他们倒是能有选择地参加。EG不行,因为他们是美洲队。C9不行,因为延迟是大问题。
第二,当然就是TI了。尽可能多露脸多打比赛,以求得到TI的邀请名额。如果有哪只一线队不想打比赛,备胎们估计能从天安门排到西直门。为的就是能进TI正赛。
出于这些考虑,哪怕每个赛季有32943294个比赛,得打43439249场预选赛,你也只能“风萧萧兮易水寒”,选手还真没资格挑比赛打。
解说质量
免责声明:以下言论均为个人想法。似乎同意我的人不在少数,但我还是得说,这些只是一家之言。
闲话少叙。
说真的,比起其它竞技游戏,我觉得DotA解说的平均水平是远远不如。DotA解说缺乏对游戏的理解,而且也看不清这个游戏的当前形势。
有时,我听说某某解说通宵喝酒或者做别的事我会非常生气,或者是看到有些队被淘汰后难过得快哭出来时解说居然还能有一搭没一搭地拿些无聊的烂梗来开玩笑。
和水平一样低的是职业素养。诚然,解说时适当穿插一些插科打诨能够使解说内容更加丰富,但请不要本末倒置好吗?请弄清楚解说时穿插玩笑和开玩笑时带两句解说的区别。我也说了,对选手来说,很难做到每个比赛都全情投入,但我们至少有在努力。职业选手的压力远非外人能够想象和理解。赢了之后,所有人都会斗志昂扬,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开创大场面。如果选手打得不好,或者队伍内部出了问题,我们就再也看不到他们了,他们会被队伍踢掉,观众会喷他们,队友会喷他们,甚至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还有比这更让人难过的事吗?
打职业,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不是请客吃饭,不能温良恭俭让,是要么把对手踩下去要么被对手踩下去的残酷游戏,是成王败寇。曾经的朋友各奔东西,昔日的队友兵戎相见。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我们有时候在换人后会开开玩笑(我就这么干过><)其实每次换人都让我很痛苦。但又能抱怨什么呢?我们不想老老实实地上班,我们想做第一。
我知道解说们理解不了,可是,好歹意思意思行吗?
结语
2014年的DotA只剩下一地鸡毛,从现状来看,明年很可能会重蹈覆辙。
我梦想有一天,玩家们能唤醒内心真正支持比赛,支持参赛选手的单纯想法,而不是在购买门票前思忖再三,反复考虑哪套饰品更值钱。我坚信,选手们已经在用实际行动拯救DotA。
我梦想有一天,解说质量能回到我爱上DotA的日子,虽然过去的一年里我没有看到解说们有任何进步。而且比赛的主办方恨不得互相真人PK拼个你死我活,作为选手,我们很乐意帮忙^_^。
![Alternate Text](/static/img/APP.png)
相关资讯